知乎上有位妈妈提问:孩子跟我不亲,怎么办?
这位妈妈产假后便重返职场,加班不断,孩子常年由爷爷奶奶陪伴,爸爸妈妈关爱少,自然不亲。而随着孩子上学,呆在学校时间更长,再加上平日课外班、周末辅导班,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。
我的答案是,六一儿童节,不妨送孩子一套鹿桥笔记。
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,适度而不过满;
满足父母对孩子的占有欲,但又不打扰孩子;
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,
父母、孩子互惠、互利而共同发展。
Part 1
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说认为,人有六种基本需要,生理需要、安全需要、归属和爱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、求知、审美需要、自我实现的需要。
马斯洛需要层级说
生物学上,安全感是一种本能;社会学上,安全感是成长的需要,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在动力。
缺乏安全感的孩子,内心更敏感,受挫时更倾向于否定自己,社会交往中也容易出现问题。
Part 2
良好的亲子关系,是孩子一生的财富。
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举足轻重。孩子的大脑在出生头几年发育迅猛,早期经历会影响大脑发育进程。
当婴儿生活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,大脑会依据这些经历建立联结,前额叶皮层发育更完善,为以后更高级的思维能力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通路。
此外,它还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认知探究倾向;是儿童乐于交往的保证,决定儿童对群体的归属感;会让孩子形成正向的自我评价,更自信、更乐观。
Part 3
亲子关系如此重要,那么,形成良好亲子关系,小编为何推荐鹿桥笔记呢?
原因有三:
随时随地给予反馈
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切期待
心理学上有自我应验效应,如果孩子被赋予良好的期待,则会付出努力,让行为结果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。
也有研究表明,适时的反馈会显著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,反馈的内容与时机同样重要。
学龄期的孩子,不是在学校便是在辅导班,父母下班检查作业时,孩子已经困倦入睡。这样延时的反馈只剩下形式,失去了意义。
鹿桥笔记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。绘写笔连接手机APP,孩子的每一笔每一画,父母即使远隔千里,也可以实时看见。
打开鹿桥笔记APP,进入成长空间,查看孩子作业,为孩子批改、点赞。
殊不知你简单的一个操作,孩子内心会升腾起巨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。
编码教材亲子互动
让孩子在陪伴中获取一种安全感
Joshi通过研究发现,具有安全感的孩子,学业成就高于没有安全感的孩子。
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安全感?答案是父母的日常陪伴。
鹿桥笔记搭配的编码教材,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身,不仅让孩子爱上书写,也让家长获取知识。
以国家轮廓图为例,打开亚洲国家,“中国辽阔似雄鸡”,看到公鸡图案,孩子迫不及待用笔描绘中国地图;调动动觉、视觉等多感官,孩子准确记住中国地图;画完后,孩子还会提问,“鸡冠是哪里”“我们现在在哪个地方”“为什么右下角有个小方块”,父母为孩子讲解,补充知识。
这样高质量的亲子互动,孩子收获知识与陪伴,父母也可以通过讲解,让孩子加崇拜自己,从而形成更可持续的亲子关系。
绘写手表实时连通
让孩子享受不满不亏的理性爱
什么是非理性的家庭爱?父亲辞职卖房,全部精力用于教育儿子;《小舍得》中田雨岚忙于鸡娃,把孩子当作脸上贴金的工具;下载“阳光守护”软件全方位“呵护”孩子的家长,孩子却回馈以不屑和叛逆。
《小舍得》中透明书房监督孩子写作业
而通过鹿桥笔记的绘写手表,父母既可以随时与孩子电话、视频沟通,充分释放为人父母表达爱的天性;又可以避免占有式、单向度的爱,孩子的情感体验被充分关怀,享有主动权的同时获得自由、独立的成长空间。
鹿桥笔记,培养孩子适当的安全感
既依恋父母,在家庭中获取充分的爱与尊重
又能够独立成长,形成较强的自我认同感
|